我们决定向甘孜泸定、雅安石棉捐赠300万元现金、300万元物资,目前已成功对接甘孜州红十字会、雅安市红十字会,今天下午已经完成打款,物资根据当地所需正在紧急集结。对于灾区需要的其他支持,我们也当全力以赴。”
9月6日下午,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泸定县和石棉县,他们紧急启动灾害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现金和物资捐赠。
2024年09月09日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9月13日至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博泰”)将在2024ESMO年会上公布三项临床研究结果。
1、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前称SKB264/MK-2870)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时间:当地时间2024年9月15日14:55至15:00
形式:小型口头报告(报告编号:716MO)
2、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单药疗法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EC)及卵巢癌(OC)患者的2期研究的安全性及疗效。
时间:当地时间2024年9月15日14:50至14:55
形式:小型口头报告(报告编号:715MO)
3、在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对比化疗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3期研究(OptiTROP-Breast01)中,对既往接受过或未接受过 PD-(L)1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探索性分析。
时间:当地时间2024年9月16日
形式:壁报(报告编号:386P)
上述研究的摘要已于当地时间2024年9月9日发布于ESMO大会的官方网站上。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CC
在含铂双药化疗中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接受过不超过2种针对复发或转移性(R/M)疾病系统治疗(允许使用PD-(L)1抑制剂治疗)的R/M CC患者入组并于安全导入期接受每2周一次3或5 mg/kg剂量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联合每6周一次400 mg剂量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评估,并在剂量拓展阶段探索到视为良好耐受的剂量。
截至2024年3月25日的数据截止日期,38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并接受为期至少17周的随访或两次肿瘤评估(3名患者接受3mg/kg剂量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治疗,35名患者接受5mg/kg剂量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 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76.3%的患者有鳞状组织,47.4%既往接受过二线治疗,52.6%既往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42.1%既往接受过抗PD-1疗法。ORR为57.9% (22/38, 19例(50%)已确认),其中3例完全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尚未达到,6个月DoR率为82.1%。在接受抗PD-1疗法的患者中亦观察到缓解(ORR为68.8%,11/16)。中位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65.7%。
47.4%的患者发生≥3级TRAE。最常见的≥3级 TRAE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3.7%)、贫血(21.1%)及白细胞计数减少(15.8%)。44.7%的患者出现导致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剂量降低的TRAE,1例患者(2.6%)出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 停药的TRAE。并无导致两种药物停药的TRAE。
默沙东发起的一项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单药疗法对比研究者选择方案(TPC)用于二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CC患者的3期全球研究(NCT06459180)正在进行中。
EC及OC
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分别两个队列的晚期EC及OC患者每2周接受一次5 mg/kg剂量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直至发生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TROP2表达采用半定量H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并将分界点设置为200。
截至2024年3月5日的数据截止日期,共有44名患者入组EC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52.3%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二线或以上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34.1%(15/44,12例已确认),疾病控制率(D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7个月(95%置信区间(CI):3.7, 9.4),6个月PFS率为47.5%。对于TROP2 免疫组织化学(IHC) H评分>200的患者(n=12),ORR为41.7%(5/12,3例已确认),而对于H评分≤200的患者(n=28),ORR为35.7%(10/28,9例已确认)。共有40名患者入组OC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28.2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二线或以上的治疗(8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三线或以上的治疗)且87.5%的患者对含铂药物耐药。ORR为40%(16/40,14例已确认),DCR为75%。中位PFS为6.0个月(95% CI:3.9,7.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5个月(95% CI:10.7,无法估计(NE))。在TROP2 IHC H评分>200的患者(n=13)中,ORR为61.5%(8/13,7例已确认),在H评分≤200的患者(n=22)中,ORR为27.3%(6/22,6例已确认)。在对含铂药物耐药的患者中(n=35),中位PFS为6.0个月(95% CI:5.3,7.3),中位OS为16.1个月(95% CI:10.5,NE)。
分别有72.7%及67.5%的EC和OC患者发生≥3级TRAE。最常见的≥3级 TRAE(≥15%)(EC及OC)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3.2%及30.0%)、白细胞计数减少(40.9%及22.5%)、贫血(29.5%及35.0%)及口腔炎(29.5%及35.0%)。分别有1例 (2.3%)和5例(12.5%)的EC和OC患者出现导致停药的TRAE。
一项由默沙东发起的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单药疗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免疫治疗的EC患者的3期全球研究(NCT06132958)正在进行中。
TNBC
既往接受过≥2种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转移性阶段)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随机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或研究者选择方案(TPC:艾日布尔、卡培他滨、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主要终点为盲态独立中心审阅委员会(BICR)评估的PFS。
截至2023年11月30日,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治疗的患者中有24.6%(32/130)既往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接受TPC治疗的患者中有27.1%(36/133)既往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在该亚组中观察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对比TPC具有临床获益。BICR评估的中位PFS为5.6个月对比2.7个月(HR 0.31;95% CI 0.17-0.54),BICR评估的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治疗患者的ORR为56.3%,而接受TPC治疗患者的ORR为5.6%。对于既往未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对比TPC在疗效方面有类似的改善。中位PFS为7.2个月对比2.3个月(HR 0.34;95% CI 0.23-0.48),ORR为41.8%对比14.4%。
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组中既往接受过或未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之间的安全性数据相似。
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的3期研究(OptiTROP-Breast01)结果已于2024年6月2日在2024年ASCO年会上进行了公布,详情载于本公司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及日期为2024年5月24日的公告。
一项由默沙东发起的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TPC用于既往接受过新辅助治疗且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TNBC患者的3期全球研究(NCT06393374),及本公司发起的一项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在中国用于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PD-L1阴性TNBC患者的3期研究(NCT06279364)均正在进行中。
于2022年5月,本公司授予默沙东(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商号)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台湾)以外的所有地区开发、使用、制造及商业化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 的独家权利。可瑞达®为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附属公司Merck Sharp & Dohme LLC的注册商标。
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首,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据《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宫颈癌年发病例数为119300例,年死亡病例数为37200例[1]。子宫内膜癌(EC)作为继宫颈癌(CC)之后第二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2022年我国新发病例7.77万例,死亡病例1.35万例[2];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外,都应进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和免疫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此外,卵巢癌作为第三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2022年我国卵巢癌(OC)新发患者数为6.11万人[2],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3位[3]。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乳腺癌也同样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行为学特征,又被称为“最毒”乳腺癌。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年新发病例35.7万,死亡病例7.5万[4]。三阴性乳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化疗是临床中最主要的系统治疗手段[5],但往往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较大,预后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可谓天差地别[6],亟需通过探索更多的治疗手段提升临床获益。
此次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在ESMO大会公布的针对不同适应症的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满足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妇科肿瘤的治疗需求,使更多的临床患者获益。
科伦博泰首席执行官葛均友博士表示:“坚持源头创新,自身拥有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是创新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非常高兴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SMO大会公布的多个妇科肿瘤适应症研究中,在多项数据成果上展现出优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科伦博泰始终致力于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胸怀全球患者,以患者获益为首要目标。始终怀揣患者第一的博爱之心,我们期待能为全球患者提供临床价值显著且性价比优异的中国ADC创新药。”
参考文献:
[1]《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
[2] Han B, Zheng R, Zeng H, Wang S, Sun K, Chen R, Li L, Wei W, He J.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er. 2024;4(1).
[3] Ovarian Cancer datamonitor
[4].Han, Bingfeng,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4.1 (2024): 47-53.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4)]乳腺癌诊疗指南.
[6].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east-subtypes.html
2022年03月24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迎着春光,科伦的创新研发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查看详情
川经瞭望记者 黄晓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迎着春光,科伦的创新研发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3月16日晚,科伦药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63亿元~2.98亿元,其中高端仿制药持续获批和销售放量是关键增长点之一。近年来,科伦药业新获批的仿制药无论是商业转化还是集采中标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已实现销售收入超80亿元。
3月18日,科伦药业30亿元可转债正式开始申购。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大小容量注射剂的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项目、新型给药系统(NDDS)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企业数字化建设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与此同时,科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科伦第一款创新药上市进入倒计时。这意味着创新从纯投入开始进入到了规模产出的良性循环,将是科伦创新驱动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从跟随式创新到突破性创新。
科伦药业生产基地
科伦创新转型的战略智慧和研发实力正在逐步被印证。
正如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所说:“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从2012年,到2022年。科伦在拿下输液和抗生素两个全球单项冠军后,坚定追逐“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
十年征战,过关斩将,从最初的被嘲笑、被围剿,到逐步杀出一片天地。
十年跋涉,一路追赶,从中国“牌桌”到世界“牌桌”,一往无前,登上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的宝座。
这十年,科伦究竟是如何挥斥方遒,痛击质疑,一步步走到今天?
十年奔跑“医”鸣惊人
★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
★科伦已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十年完成别人二十年走过的路
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对全国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2021年评价结果,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国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国家部委对其技术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
纵观科伦履历,这份荣誉,只是镶嵌在科伦荣耀桂冠上一粒小小的珍珠。盘点科伦创新研发家底,其雄厚实力,“医”鸣惊人。
看资质,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称号。
看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注射用包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五大创新技术平台。
看体系,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构建以成都和苏州研究院为主体致力高端仿制,科伦博泰和美国KLUS为主体专注创新研究的多技术类别、全功能平台研发体系,形成了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新型研发模式。目前,科伦已累计获得1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获得15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一项国家科技援外的项目支持。
看成果,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在肿瘤、细菌感染、肠外营养等多个疾病领域相继启动了300余项重大药物的研制;仿制药累计获准上市90余项,并以超过90%的中标率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头部供应商,逐步进入研发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近20项1类创新药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阶段,数个创新项目和专利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授权,合同里程碑金额超过6亿美元,四川唯一,中国前列。
科伦药物研究院实验室
看排位,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10,汤森路透产品线市场竞争力排名全国第4位,中国Big Pharma创新力TOP10。
……
荣誉纷至,成果斐然,科伦已然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透过闪耀的桂冠,背后是一个民营企业对创新研发长达十年苦心孤诣的执着。
回拨岁月的指针,2012年,科伦迈出了创新转型的历史性一步:输液、抗生素和研发创新的“三发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当年年报中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技术创新,对优秀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积累企业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当时,在研发路上,江苏恒瑞、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头部企业早已先行十余年,而作为晚入局、几乎零起步的“输液大王”科伦一度引来业界哗然:“要开花结果,有年无月。”
面对当头棒喝,自带傲骨基因的科伦没有被吓退,而是在质疑声中大刀阔斧,奋勇奔跑。
2013年,建立了以仿制药研发核心的生物工艺开发平台。
2014年,迅速启动创新药研发。
2016年,研究院延伸,在苏州和美国设立分院,掌握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研究动向;首个创新药物获批临床。
至此,科伦跃进国内医药创新第一方阵,并明确“要做中国第一”的目标。
从2017年开始,进入了研发快车道的科伦一路狂奔:
首个仿制药获批生产、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名录、首个创新药物获海外授权、首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首个创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017年到2022年,几乎每年都在“大踏步”前进。
鏖战十年,科伦为快速追赶,一边建团队,一边推动项目进展,一边持续优化研发体系、提升研发能力,完成了别人二十年余年走过的路,并以辉煌的战绩实力痛击业界质疑,逐步跻身国内研发企业前列,创造了一段中国医药创新的传奇。
仿创有道“医”马当先
★仿制推动创新,创新驱动未来
★从跟随式到突破性
★前瞻布局全球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阳春三月,洞庭湖畔,湖南科伦岳阳分公司抗肿瘤高端注射剂生产车间开启忙碌模式。
在这个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制剂大楼里,正在加紧生产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迎来了产销两旺,每天从这里出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以前,该药依靠美国进口,4600多元一支。2020年,经科伦仿制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仅安全性高、药效好,还以原研药约15%左右的亲民价大幅降低了患者负担。”岳阳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庞海河博士告诉记者,科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上市以来,岳阳分公司作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供全国400余家医院使用,将为更多的患者谋福。
与此同时,成都平原,记者在科伦博泰也得到一系列喜讯。
“我们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1类新药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了,预计明年上市。科伦博泰CMO金博士说, A167注射液作为科伦第一个即将上市的创新药品,将是科伦创新十年来一个从跟随式到突破性的重要里程碑。
不止如此,当前,科伦还有诸多创新药项目蓄势待发:
从研发进度来看,属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SKB264和A166两个重点创新药项目,前者的研发进度在全球排第3,国产第1家,后者有望成为国产第1家报产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治疗HER2+乳腺癌末线患者的ADC药物……
从岳阳到成都,顺着这两个相距千里的切面深挖,科伦创新研发十年奔跑、一鸣惊人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
十年创新,仿创有道。
创新要从仿制起步,没有仿制药做基础,支撑不了创新药物研究,一定要通过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的有机结合去支撑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科伦的创新是从输液和注射剂型入手,先易后难,先强化优势、再突破难点。
十年创新,科伦在时代变革中摸索,在风雨中锤炼。
2015年,在科伦创新起步不久,中国制药工业界进入大变革时代,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变革“每周一策”。
2016年,国家提出,新注册上市的仿制药,需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开展评价。
这一年,科伦开始分业发展,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成立与国际接轨的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全球未攻克的创新药物,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
2018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降低虚高药价的同时,也促使药品企业更加注重质量。从此,仿制药进入“中标惨胜、不中惨败”的微利时代。在资本的驱动下,具有自主知识产品专利、回报更高的创新药成为千军万马抢夺的阵地。
随着时势的变化,科伦仿制与创新的两大研发之路更加明朗。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在仿制药方面,以市场变化和老百姓用药的“经济性”“可及性”为导向,科伦依托丰富的集群优势产品管线,差异化建设近300项兼具快速产出、难度、特色、位次及成本集群优势、实现多点可持续发展的仿制药研发机器。
“在国内,仿制药有100个管线项目就是很好的企业,而科伦有近300个。未来3年,仿制及改良创新产品预计还将陆续上市50-70项。”据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介绍,至今,科伦仿制药在普通注射剂和输液类药物、普通口服制剂、复杂仿制药和改良创新药领域,有97项产品获批生产(首仿/首家36项),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2020年,科伦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获批上市,标志着科伦在复杂仿制药完成了研发、临床和上市闭环,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陈得光说,近几年,凭借仿制药,科伦在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头部供应商,进入反哺和支撑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更多患者用药实惠和便利。
在创新药方面,虽然一个项目研发时间漫长到10年左右,但作为未来能在国际上立足的核心竞争力,科伦则依托已有管线优势,密切跟踪和适时介入全球新领域新项目,建设强大的、满足全球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新靶点和新技术、产品持续上市的创新机器。
据统计,当下科伦创新管线在研项目63项,包括上游药物发现和下游临床研究两个阶段,以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为主,同时进入肝病、心血管、麻醉镇痛、呼吸系统、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
“我们启动了3项从源头开始的M0阶段创新项目。这样的项目创新度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创新研发的先发优势,是破局同质化竞争的终极方案。”科伦博泰负责新药发现的CSO谭博士说,科伦早已前瞻性布局投入高、风险高、“九死一生”、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未来,科伦将一马当先,力争打造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
一骑铁军“医”柱擎天
★拥有近200位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创新药研究实干型领军人才
★累计研发总投入超70亿元,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
★创新研发投入排全川医药行业第一
制胜之道,在器,更在人。
从零起步,十年追赶,一路冲出医药研发的重围,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如果说,把仿制研发和创新研发看做拉动科伦“研”途奔驰的两架马车,其精良的研发团队便是那至关重要的“赶车人”。
“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人才优先是刘革新多年前为科伦亲定的雷打不动的“战略原则”之一。
科伦,征战多年,早已练就了一副铁胆雄心,在医药创新领域又把自己定位为追赶者。这注定他们要的研发团队不是泛泛的平凡之师,而是个个都能披坚执锐的精锐铁骑。
从礼聘领军人才加盟开始,科伦创新转型迅速起飞:
指方向,盯紧优秀仿制药首仿/早仿、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等领域,建起面向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建设能力。
搭平台,依托成都、北京、上海、苏州、美国新泽西研究分院(分中心)形成中美多中心联动,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临床研究能力。
引人才,持续在全球制药工业界引进来自辉瑞、默克、礼来、诺华、梯瓦等国际知名企业,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近200位实干型领军人才,组建了一个约18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迅速完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研发团队。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我们仍在不断补强,为进一步强化领先优势,去年我们又从海外引进3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业内顶尖创新人才,他们都是在国际生物制药工业界研发和管理方面的稀缺人才,有的甚至是三十几项美国和国际专利的主要发明人。”陈得光说,目前,科伦的仿制研发团队和创新研发团队的规模与国内知名大药厂和头部生物科技公司接近。
广纳贤才,兵精将猛,十年间,科伦拉起了一支行动迅速、骁勇善战的铁骑。
其实,在这支科伦铁骑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后勤“总司令”——刘革新。
正如刘革新曾说:“我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力保科伦在创新药战场上与跨国巨头短兵相接时的一切供给和消耗。”
事实看来,刘革新说到做到。关于研发投入,从不吝啬。
近年来,科伦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至今,累计研发总投入已超70亿元,其中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去年,研发费用超过15亿元,为当年利润总额的1.6倍。
据2020年各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统计,科伦研发投入在全川医药行业中位居第一。
战斗打响,兵贵神速。科伦铁骑为科伦未来而生,肩负科伦“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之理想和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千斤重担。因此,与时间赛跑,去研制出更多造福大众健康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药物研发,没有捷径可言,他们选择做一只“笨鸟”,用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换取一次又一次试验的成功,推进研发。
成都温江新华大道二段,科伦的两台核心“研发机器”皆在于此。
前院是专注仿制及改良创新药物的科伦药物研究院,后院是专注于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和创新化学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科伦博泰生物。
走遍两院,除了行色匆匆的脚步、开会的交流以及仪器工作的声音,楼里都是埋头工作的安静场景。
这是记者现场看见的科伦铁骑的工作状态,还有许多现场没看见的。
黄俊元,科伦仿制药研发一线人员,为一个重点项目的工艺确认和生产调试与试生产,今年春节放弃休假,和同事们连续7天24小时值守,最终攻克重重困难,不负所望。
卿博士,创新药临床研发VP,她负责的A166、A167和A400等多个临床研究是博泰当前最重点的先锋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每天和团队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忙碌的她很难和几岁的儿子打照面,常常是出门孩子还在睡,回家孩子已睡着。
张博士,博泰高级副总裁,分管创新药生产,是制药界较为稀缺的资深专家。他连续几年主动放弃公休,时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奢侈的业余时间是每周挤时间游泳锻炼,只为有更好的状态迎战这份任重道远的事业。
除了他们,刘革新也亲自做标杆。去年开始,他每周都会固定两天时间吃住在温江的研究院,现场办公,集中解决研发方面的问题。
……
自上而下,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自觉的行动成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科伦铁骑,树起了科伦创新研发的擎天一柱。
科伦药物研究院大楼
正如科伦精英誓词所说:“我选择了科伦,便选择了挑战,命运注定要由我来完成科伦最基础最艰苦的工作……”
如今,这支起于巴蜀大地的科伦铁骑正坚定地朝着 “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奋起直追,一往无前。
2022年03月24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迎着春光,科伦的创新研发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查看详情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迎着春光,科伦的创新研发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3月16日晚,科伦药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63亿元~2.98亿元,其中高端仿制药持续获批和销售放量是关键增长点之一。近年来,科伦药业新获批的仿制药无论是商业转化还是集采中标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已实现销售收入超80亿元。
3月18日,科伦药业30亿元可转债正式开始申购。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大小容量注射剂的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项目、新型给药系统(NDDS)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企业数字化建设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与此同时,科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科伦第一款创新药上市进入倒计时。这意味着创新从纯投入开始进入到了规模产出的良性循环,将是科伦创新驱动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从跟随式创新到突破性创新。
科伦药业生产基地
科伦创新转型的战略智慧和研发实力正在逐步被印证。
正如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所说:“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从2012年,到2022年。科伦在拿下输液和抗生素两个全球单项冠军后,坚定追逐“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
十年征战,过关斩将,从最初的被嘲笑、被围剿,到逐步杀出一片天地。
十年跋涉,一路追赶,从中国“牌桌”到世界“牌桌”,一往无前,登上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的宝座。
这十年,科伦究竟是如何挥斥方遒,痛击质疑,一步步走到今天?
十年奔跑“医”鸣惊人
★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
★科伦已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十年完成别人二十年走过的路
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对全国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2021年评价结果,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国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国家部委对其技术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
纵观科伦履历,这份荣誉,只是镶嵌在科伦荣耀桂冠上一粒小小的珍珠。盘点科伦创新研发家底,其雄厚实力,“医”鸣惊人。
看资质,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称号。
看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注射用包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五大创新技术平台。
看体系,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构建以成都和苏州研究院为主体致力高端仿制,科伦博泰和美国KLUS为主体专注创新研究的多技术类别、全功能平台研发体系,形成了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新型研发模式。目前,科伦已累计获得1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获得15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一项国家科技援外的项目支持。
看成果,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在肿瘤、细菌感染、肠外营养等多个疾病领域相继启动了300余项重大药物的研制;仿制药累计获准上市90余项,并以超过90%的中标率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头部供应商,逐步进入研发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近20项1类创新药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阶段,数个创新项目和专利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授权,合同里程碑金额超过6亿美元,四川唯一,中国前列。
科伦药物研究院实验室
看排位,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10,汤森路透产品线市场竞争力排名全国第4位,中国Big Pharma创新力TOP10。
……
荣誉纷至,成果斐然,科伦已然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透过闪耀的桂冠,背后是一个民营企业对创新研发长达十年苦心孤诣的执着。
回拨岁月的指针,2012年,科伦迈出了创新转型的历史性一步:输液、抗生素和研发创新的“三发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当年年报中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技术创新,对优秀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积累企业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当时,在研发路上,江苏恒瑞、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头部企业早已先行十余年,而作为晚入局、几乎零起步的“输液大王”科伦一度引来业界哗然:“要开花结果,有年无月。”
面对当头棒喝,自带傲骨基因的科伦没有被吓退,而是在质疑声中大刀阔斧,奋勇奔跑。
2013年,建立了以仿制药研发核心的生物工艺开发平台。
2014年,迅速启动创新药研发。
2016年,研究院延伸,在苏州和美国设立分院,掌握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研究动向;首个创新药物获批临床。
至此,科伦跃进国内医药创新第一方阵,并明确“要做中国第一”的目标。
从2017年开始,进入了研发快车道的科伦一路狂奔:
首个仿制药获批生产、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名录、首个创新药物获海外授权、首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首个创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017年到2022年,几乎每年都在“大踏步”前进。
鏖战十年,科伦为快速追赶,一边建团队,一边推动项目进展,一边持续优化研发体系、提升研发能力,完成了别人二十年余年走过的路,并以辉煌的战绩实力痛击业界质疑,逐步跻身国内研发企业前列,创造了一段中国医药创新的传奇。
仿创有道“医”马当先
★仿制推动创新,创新驱动未来
★从跟随式到突破性
★前瞻布局全球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阳春三月,洞庭湖畔,湖南科伦岳阳分公司抗肿瘤高端注射剂生产车间开启忙碌模式。
在这个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制剂大楼里,正在加紧生产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迎来了产销两旺,每天从这里出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以前,该药依靠美国进口,4600多元一支。2020年,经科伦仿制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仅安全性高、药效好,还以原研药约15%左右的亲民价大幅降低了患者负担。”岳阳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庞海河博士告诉记者,科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上市以来,岳阳分公司作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供全国400余家医院使用,将为更多的患者谋福。
与此同时,成都平原,记者在科伦博泰也得到一系列喜讯。
“我们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1类新药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了,预计明年上市。科伦博泰CMO金博士说, A167注射液作为科伦第一个即将上市的创新药品,将是科伦创新十年来一个从跟随式到突破性的重要里程碑。
不止如此,当前,科伦还有诸多创新药项目蓄势待发:
从研发进度来看,属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SKB264和A166两个重点创新药项目,前者的研发进度在全球排第3,国产第1家,后者有望成为国产第1家报产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治疗HER2+乳腺癌末线患者的ADC药物……
从岳阳到成都,顺着这两个相距千里的切面深挖,科伦创新研发十年奔跑、一鸣惊人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
十年创新,仿创有道。
创新要从仿制起步,没有仿制药做基础,支撑不了创新药物研究,一定要通过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的有机结合去支撑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科伦的创新是从输液和注射剂型入手,先易后难,先强化优势、再突破难点。
十年创新,科伦在时代变革中摸索,在风雨中锤炼。
2015年,在科伦创新起步不久,中国制药工业界进入大变革时代,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变革“每周一策”。
2016年,国家提出,新注册上市的仿制药,需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开展评价。
这一年,科伦开始分业发展,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成立与国际接轨的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全球未攻克的创新药物,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
2018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降低虚高药价的同时,也促使药品企业更加注重质量。从此,仿制药进入“中标惨胜、不中惨败”的微利时代。在资本的驱动下,具有自主知识产品专利、回报更高的创新药成为千军万马抢夺的阵地。
随着时势的变化,科伦仿制与创新的两大研发之路更加明朗。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在仿制药方面,以市场变化和老百姓用药的“经济性”“可及性”为导向,科伦依托丰富的集群优势产品管线,差异化建设近300项兼具快速产出、难度、特色、位次及成本集群优势、实现多点可持续发展的仿制药研发机器。
“在国内,仿制药有100个管线项目就是很好的企业,而科伦有近300个。未来3年,仿制及改良创新产品预计还将陆续上市50-70项。”据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介绍,至今,科伦仿制药在普通注射剂和输液类药物、普通口服制剂、复杂仿制药和改良创新药领域,有97项产品获批生产(首仿/首家36项),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2020年,科伦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获批上市,标志着科伦在复杂仿制药完成了研发、临床和上市闭环,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陈得光说,近几年,凭借仿制药,科伦在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头部供应商,进入反哺和支撑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更多患者用药实惠和便利。
在创新药方面,虽然一个项目研发时间漫长到10年左右,但作为未来能在国际上立足的核心竞争力,科伦则依托已有管线优势,密切跟踪和适时介入全球新领域新项目,建设强大的、满足全球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新靶点和新技术、产品持续上市的创新机器。
据统计,当下科伦创新管线在研项目63项,包括上游药物发现和下游临床研究两个阶段,以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为主,同时进入肝病、心血管、麻醉镇痛、呼吸系统、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
“我们启动了3项从源头开始的M0阶段创新项目。这样的项目创新度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创新研发的先发优势,是破局同质化竞争的终极方案。”科伦博泰负责新药发现的CSO谭博士说,科伦早已前瞻性布局投入高、风险高、“九死一生”、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未来,科伦将一马当先,力争打造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
一骑铁军“医”柱擎天
★拥有近200位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创新药研究实干型领军人才
★累计研发总投入超70亿元,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
★创新研发投入排全川医药行业第一
制胜之道,在器,更在人。
从零起步,十年追赶,一路冲出医药研发的重围,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如果说,把仿制研发和创新研发看做拉动科伦“研”途奔驰的两架马车,其精良的研发团队便是那至关重要的“赶车人”。
“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人才优先是刘革新多年前为科伦亲定的雷打不动的“战略原则”之一。
科伦,征战多年,早已练就了一副铁胆雄心,在医药创新领域又把自己定位为追赶者。这注定他们要的研发团队不是泛泛的平凡之师,而是个个都能披坚执锐的精锐铁骑。
从礼聘领军人才加盟开始,科伦创新转型迅速起飞:
指方向,盯紧优秀仿制药首仿/早仿、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等领域,建起面向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建设能力。
搭平台,依托成都、北京、上海、苏州、美国新泽西研究分院(分中心)形成中美多中心联动,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临床研究能力。
引人才,持续在全球制药工业界引进来自辉瑞、默克、礼来、诺华、梯瓦等国际知名企业,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近200位实干型领军人才,组建了一个约18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迅速完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研发团队。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我们仍在不断补强,为进一步强化领先优势,去年我们又从海外引进3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业内顶尖创新人才,他们都是在国际生物制药工业界研发和管理方面的稀缺人才,有的甚至是三十几项美国和国际专利的主要发明人。”陈得光说,目前,科伦的仿制研发团队和创新研发团队的规模与国内知名大药厂和头部生物科技公司接近。
广纳贤才,兵精将猛,十年间,科伦拉起了一支行动迅速、骁勇善战的铁骑。
其实,在这支科伦铁骑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后勤“总司令”——刘革新。
正如刘革新曾说:“我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力保科伦在创新药战场上与跨国巨头短兵相接时的一切供给和消耗。”
事实看来,刘革新说到做到。关于研发投入,从不吝啬。
近年来,科伦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至今,累计研发总投入已超70亿元,其中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去年,研发费用超过15亿元,为当年利润总额的1.6倍。
据2020年各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统计,科伦研发投入在全川医药行业中位居第一。
战斗打响,兵贵神速。科伦铁骑为科伦未来而生,肩负科伦“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之理想和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千斤重担。因此,与时间赛跑,去研制出更多造福大众健康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药物研发,没有捷径可言,他们选择做一只“笨鸟”,用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换取一次又一次试验的成功,推进研发。
成都温江新华大道二段,科伦的两台核心“研发机器”皆在于此。
前院是专注仿制及改良创新药物的科伦药物研究院,后院是专注于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和创新化学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科伦博泰生物。
走遍两院,除了行色匆匆的脚步、开会的交流以及仪器工作的声音,楼里都是埋头工作的安静场景。
这是记者现场看见的科伦铁骑的工作状态,还有许多现场没看见的。
黄俊元,科伦仿制药研发一线人员,为一个重点项目的工艺确认和生产调试与试生产,今年春节放弃休假,和同事们连续7天24小时值守,最终攻克重重困难,不负所望。
卿博士,创新药临床研发VP,她负责的A166、A167和A400等多个临床研究是博泰当前最重点的先锋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每天和团队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忙碌的她很难和几岁的儿子打照面,常常是出门孩子还在睡,回家孩子已睡着。
张博士,博泰高级副总裁,分管创新药生产,是制药界较为稀缺的资深专家。他连续几年主动放弃公休,时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奢侈的业余时间是每周挤时间游泳锻炼,只为有更好的状态迎战这份任重道远的事业。
除了他们,刘革新也亲自做标杆。去年开始,他每周都会固定两天时间吃住在温江的研究院,现场办公,集中解决研发方面的问题。
……
自上而下,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自觉的行动成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科伦铁骑,树起了科伦创新研发的擎天一柱。
科伦药物研究院大楼
正如科伦精英誓词所说:“我选择了科伦,便选择了挑战,命运注定要由我来完成科伦最基础最艰苦的工作……”
如今,这支起于巴蜀大地的科伦铁骑正坚定地朝着 “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奋起直追,一往无前。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郑红梅
2022年03月23日
查看详情
斑秃是一种由毛囊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斑秃患病率为0.27%[1]。临床表现为头皮突然发生的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轻症者大部分可自愈,约半数患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脱发面积超过50%为重度斑秃,对于重度斑秃者,仅有8%可以恢复[2]。目前临床上针对重度斑秃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和传统免疫抑制剂等,但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复发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3]。临床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是一种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JAK1,JAK2,JAK3和TKY2激酶,JAK和其下游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形成JAK-STAT信号通路。该通路可被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受体激活,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均与JAK-STAT途径相关,JAK激酶家族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靶点。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该适应症的同类产品获批上市,2022年1月31日,礼来宣布Baricitinib在美国递交的新适应症(斑秃)上市申请处于监管审查阶段,JAK抑制剂有望为斑秃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婷琳,沈佚葳,周城,等. 中国六城市斑秃患病率调查[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10): 688-670.
[2]Messenger AG, McKillop J, Farrant P, et al.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lopecia areata 2012[J].Br J Dermatol, 2012, 166(5): 916-926.
[3]Zhou C, Li XQ, Wang C, et al. Alopecia Areata: an Update on Eti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21, 61(3): 403-423.
2022年03月11日
查看详情
在第112个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为丰富公司广大女性员工的文化生活,增添职业幸福感。2022年3月7日、8日中午,由科伦博泰工会组织,在研究院五楼培训室,以“邂逅美好,‘皂’就生活”为主题,开展了香薰蜡片DIY手工活动,与女性员工一同欢度这个特别的节日。
此次活动吸引了女性员工的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呈现在面前的是色彩丰富、种类繁多的香薰手工皂材料,手工老师就香薰皂片如何调色、调香、灌装、点缀、脱模等工序进行介绍,并以经典照片为例向大家展示,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转眼间,一个个精美、独特、纯天然的香熏蜡片完成了,360度呈现不同的美丽,捧在手心,完全是精美的艺术品。大家都按捺不住喜悦心情,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她们以“花”为媒,沉浸在快乐的节日的氛围中,展现出女性自信、优雅、青春的风采!
同时,节日当天工会还精心为公司全体女性员工准备了一份精美的护肤品套装作为节日贺礼。在此,科伦博泰向辛勤工作、全情奋斗的每一位女性员工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愿所有女性节日快乐,闪闪发光,勇敢前行!
2022年02月21日
查看详情
2022年02月21日
查看详情
2月15日晚,成都资本市场又传捷报。据证监会网站显示,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获通过。
近年来,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持续扩容,海创药业是近两年来成都第8家在A股获批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成都军团”的版图中,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达12家,占比超11%。
频繁IPO的背后,近年来,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版图的重要一极。作为成都重点打造的下个万亿级产业,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日前,记者走进成都医学城,探访成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之路。
每年研发投入超营业收入的10%
新产品研发紧锣密鼓进行
2022年02月18日
查看详情
2022年2月18日,科伦药物研究院(含博泰)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研究院五楼培训室隆重召开,刘革新董事长、集团领导、研究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共计800余人,通过“现场+线上”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年度工作报告
本次会议以“疾风知劲草、同心破万难”为主题,先后听取了创新临床、创新研发、创新生产、细胞治疗、仿制业务平台、仿制功能平台、知识产权等7大板块,共计21位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参会领导对各板块工作逐一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点评。
会议直面行业新形势,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全面总结了既往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展示了全面改革以来的成效,用“见贤思齐”的开放心态系统对标行业先进,并明确了各级人员2022年的工作目标及KPI指标,定了未来发展方向。
科伦博泰总裁葛均友指出,过去一年,在集团总部的支持与指导下,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完善了公司的内控和管理制度,强化了成本、效率和市场意识,团队进步显著;尤其创新临床板块,在临床入组、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研发效率提升明显,圆满达成了各项年度KPI目标。今后,还应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保持开放心态,加强外部交流和行业对标,引入市场化思维,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有意识地参与行业标准规则制定,并加快速度,保持和扩大先发项目和重点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科伦药研总经理赵栋谈到,今年仿制药板块的目标在于倒逼成本,模拟市场核算,实现盈利。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主要业务部门已经树立了成本和实现盈利的意识,但还存在对成本理解不完整、业务以内生为主、外部业务拓展不足等共性问题,需要在又快又好地做好项目的同时,积极开拓CRO业务,努力增加外部收入。
在仿制板块总结后,科伦博泰总裁葛均友补充谈到,通过改革,仿制团队已经树立了行业对标意识、营收意识和自负盈亏意识,鼓励创新团队向仿制团队学习,要从内心深处改变思维,从思维模式上进一步突破。
先进个人和团队表彰
会议还举行了2021年度先进个人、先进团队颁奖典礼,这是科伦研究院成立十年以来首次开展评选和表彰先进的活动。刘革新董事长、集团总部领导、研究院领导为91位“先进个人”,21个“先进团队”,“科泰来NDA纪念奖”等颁发了证书、奖杯及奖金,团队员工备受鼓舞。
董事长做工作指示
会议最后,刘革新董事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董事长首先对研究院全体奋斗者的付出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围绕中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医药行业的创新趋势和差异化策略等方面做了深刻的剖析与阐述。
董事长特别谈到,得益于科伦“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得益于坚定不移地贯彻“二十字方针”,得益于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科伦坚定地走在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改革以后的科伦研究院生机勃勃,计日程功。
董事长还向全体参会人员分享了本轮改革的十条基本经验,并强调研究院必须坚持“企业的价值在于永续现金流折现”的核心理念,坚持利润优先,坚持“剩”者为王。 “改革未有穷尽时”,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唯有坚持变革与开放心态,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誓将改革进行到底。
最后,董事长寄语研究院每一位员工,永远充满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永远朝气蓬勃、团结友爱、劳逸结合、健康快乐。
会后,研究院中层干部、一线骨干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培训和经验分享,通过会议,领会了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方针,更加明晰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KPI,并懂得了要从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角度去重视效率、成本和盈利。
2022年,是科伦药物研究院推行全面改革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全体员工攻坚克难、自我革命、奋起腾飞的关键之年。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研究院创新板块将持续深化改革,聚焦优势,提速增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仿制板块将以实现年度盈利为目标,模拟市场核算,全力拓展新业务;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勇开新局,携手赢得更大的胜利荣光。
2022年01月11日
查看详情
2022年09月06日
我们决定向甘孜泸定、雅安石棉捐赠300万元现金、300万元物资,目前已成功对接甘孜州红十字会、雅安市红十字会,今天下午已经完成打款,物资根据当地所需正在紧急集结。对于灾区需要的其他支持,我们也当全力以赴。”
9月6日下午,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泸定县和石棉县,他们紧急启动灾害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现金和物资捐赠。